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谢柏梁教授作中华民族爱情史诗专题讲座
    2020-11-10 08:37:36 点击率: 来源:本站
       应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邀请,中国戏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谢柏梁教授11月9日晚通过腾讯会议作了题为“《西厢》《牡丹》话《长生》”的学术讲座。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震英教授主持讲座,文学院王学振院长、毕光明教授,古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等专业的30余位硕博士研究生在田家炳楼文学院资料室集中听取了讲座,线上另有40余位老师、学生和文学爱好者参与。
 
谢柏梁教授作中华民族爱情史诗专题讲座
 
       谢教授以西方学者“中华民族是否有爱情史诗”的质疑为切入点,通过对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和洪昇《长生殿》三部戏曲的解读,证实了中华民族不仅有伟大的爱情史诗作品,而且在规模形制、人物刻画、叙事手法和主题宣扬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谢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的爱情主题出现较早,《诗经》的开篇即是对美好爱情的描绘,《楚辞》、汉乐府民歌中也存在大量反映爱情的篇章,这些均可以视为爱情史诗发展的印记。到了戏曲传奇空前繁荣的元明清时代,更是出现了堪称爱情史诗的巨著,以《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最为典型。谢教授指出:《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固有模式,达到了空前的“五本二十一折”,仅从篇幅上就具有史诗鸿篇巨制的特色。此外,《西厢记》表现出的“两情相悦”“才艺激赏”“细节描绘”“冲突推进”“心理刻画”等特色,以及主人公“以身相许、以身相酬”的爱情宣言,奠定了以现实主义为核心的爱情史诗的典范。在谈及《牡丹亭》的特色时,谢教授认为《牡丹亭》产生于理学束缚空前的时代,交织着压迫与反抗,其“出生入死,死而复生”的奇幻浪漫主义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中独树一帜,歌颂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千古奇情”,成为与《西厢记》并称的爱情史诗佳作。洪昇的《长生殿》以其精巧的构思、细腻的心理描写、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赋予传统李杨爱情主题以新的生命,成为千古帝王爱情主题的经典。谢教授通过对三部爱情史诗的解读,不仅回答了西方学者对中华民族是否有爱情史诗的质疑,也挖掘和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婚姻和情感的重视,深化了中国人的对情感的认识,三部爱情史诗取得的艺术成就堪与中国文学史中最伟大的《诗经》《楚辞》《史记》等相提并论。
       在交流环节,谢教授回答了“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心理描写”以及“如何整理和复原戏曲形态”等问题,认为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是西方戏曲的一大特色,但在中国古典戏曲中也不乏应用,并举《西厢记》对张生的心理描写进行印证。回答如何挖掘明清戏曲与音乐、舞蹈的关系以及在当下如何对传统戏曲进行复原和传承的问题时,谢教授认为戏曲由于与时俱进、发展演变较快的原因,很多唱腔本身就已经发生变化,部分戏曲由于年代久远、唱腔失传的原因复原的难度较大,而昆曲等戏曲由于文献众多,特色鲜明,保存相对较为完整。
       张震英教授在讲座结束后评述道:中华民族史诗发轫早,汉民族的史诗雏形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的部分篇章之中,而《诗经》中反映爱情主题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其后的《楚辞》、汉乐府、汉赋中也包含有大量爱情主题的作品。此外,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传说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也包含了爱情史诗的意蕴,以上均为中华民族鸿篇爱情史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谢教授对中国三大爱情戏曲的精彩解读,表明了中国人情感世界的另一面相,那就是中华民族是重情深情的民族,中国人的爱情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即便在程朱理学禁锢森严的时代,依然不能泯灭爱情的奇光异彩。谢教授对三部爱情主题戏曲的分析生动风趣,深入浅出,富于学理,又直击要害,很好地解答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是否存在爱情史诗的质疑,纠正了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爱情婚姻“先结婚后恋爱”观念的偏见,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华民族的家庭观、婚姻观和爱情观均提供了良好的论据,对同学们今后关于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丰富的启迪。通过对三大爱情史诗的分析,让我们发现中华民族不仅有完整的爱情史诗,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与西方爱情史诗相映成辉。
       据悉,谢柏梁教授是戏曲研究著名专家,先后担任过上海交大等高校中文系主任十年、中国戏曲学院戏戏文系主任十年,现为中国戏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他是北京市高校名师与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也是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戏曲板块主要撰写者之一,曾先后承担过3项国家社科项目、4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 电话:0898-65887916 邮编:571158
  • 技术支持/中旗网络
  •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