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人文讲坛第318期
主讲题目:全面抗战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俄苏少数民族文学译介
主讲人: 申旗
时 间:2024年11月12日 15:00-16:00
地 点:龙昆南(校区)田家炳教学楼704室
主办学院:文学院
主讲人简介:申旗,讲师。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专任教师。主要从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在《民族文学研究》《当代文坛》《汉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主持省级项目一项,主要为本科生讲授《外国文学》《中西文化比较》等课程。
讲座内容:俄罗斯(苏联)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其文学绚烂多姿,不仅包括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俄罗斯族文学,也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诸民族的文学。在全面抗战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段时期,俄苏少数民族文学的译介出现了热潮,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这一时期,俄苏文学特别是其中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得到了公开出版、售卖的机会;其二,在中苏友好的大背景下,俄语学习日益得到重视,俄语译者的数量较之前有了明显增长,甚至以出版社为中心形成了俄语文学译者群;其三,在译作来源上,苏联政府提供了大量的俄文书刊供国内译者参考。这一时期俄苏少数民族文学的译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从刊登作品的民族分布情况来看,涉及了乌克兰、白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从刊登作品的题材内容来看,这一时期战争题材成为重点,战争题材作品中少数是“十月革命”和苏俄内战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反法西斯战争题材;作品在体裁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长中短篇小说、戏剧、诗歌、史诗、民谣、评论、自传、回忆录等各类体裁作品均有涉及;等等。尽管这一时期的译介有较大的时代局限性,但越来越多的译者认识到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是苏联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种重要现象,以姜椿芳、戈宝权、孙绳武为代表的译者对苏联各民族文学保持着较高的译介热情,这种译介热情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