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正文
    科研平台
    海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简介
    2021-12-09 11:19:32 点击率: 来源:本站

        海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的前身是“古籍整理研究室”。1981年4月陈云同志就做好古籍整理工作发表了重要谈话。同年9月,中共中央根据陈云同志谈话要点,下发了《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的文件(中发[1981]37号文件)。1982年8月,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简称“九年规划”)。1983年,“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成立,负责组织协调高校古籍整理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与此同时,全国许多高等院校纷纷成立了古籍整理研究机构。海南师范专科学校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于1987获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古籍整理研究室”(以下简称“研究室”)。“研究室”是海师下属的单列的独立机构,核定有6个编制

       “研究室”于1990年11月26日(“海师院字[1990]077号”)更名为“古籍研究所”,正处级单位;1994年7月14日又改名为“国学研究所”(“海师院字1994[18]号”,以下简称“国学所”),行政级别不变,办公点设于龙昆南校区文科楼一楼。两度更名旨在将古籍整理研究的目标扩大至传统文化的研究,并同时更紧密地服务于师范教学。目前国学所由周泉根教授1977年生于江西南丰)负责,国学所专属资料室位于田家炳教育书院六楼。

        更名前的研究室一直由范会俊副研究员1932生于海南文昌)负责,更名后,黄保真教授1939生于山东巨野)任国学所所长。王京、王家忠等都两位同志曾先后担任国学所专职秘书。研究室时期,主要对一些古籍、尤其是与海南文史相关的古籍进行有计划的标点、注释工作,出色地完成了《海瑞全集》《世史正纲》《溟南诗选》《居儋录》《投笔记》《王弘诲、张岳崧诗选注》《邢宥“湄丘集”注释》《苏轼海南诗文选注》等点校、注释工作。其中范会俊注释的《王弘诲、张岳崧诗选注》《邢宥“湄丘集”注释》《苏轼海南诗文选注》被选定为参加1993年在北京举办的古籍整理研究成果展出,并获得荣誉奖和优赏状。也有研究论文发表,如范会俊的《古代海南题咏诗体现的宝岛历史风貌》(《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89/01、02)。

         国学所阶段,古籍研究整理工作继续开展,如王家忠老师整理了丘濬、白玉蟾等海南历史名人的资料,刘剑三教授完成了《鸡肋集》《康熙临高县志》《光绪临高县志》等数部地方志文献或先贤文集的点校工作,并参与“海南先贤诗文丛刊”、“海南地方志丛刊”约两千万字的审稿工作。

         更名国学所后,科研范围也相应扩大,一些研究性的文章、尤其是海南文史相关的学术文章相继发表,如王家忠的《明代海南人口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02、范会俊的《海南黎族历史上的原始文化遗迹》(《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06、王京的《丘浚及其经济观点》(《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4 等等。还有一些文史类编著正式出版,如王家忠的《海南古迹名胜词典》(知识出版社,2000年)1999年6月11日,国学所协助海师院承办的海南省孔子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国学所成立以来,为实现兼顾服务学校的本科教学,黄保真、杨春时、牛志平、王家忠、刘小时、许山河、王京等老师纷纷开展国学所规划的本科文化课程教学。黄保真、杨春时、王家忠为文科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黄保真教授退休后,牛志平教授、许山河教授加入到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来。刘小时、王京老师为学校理科生开设传统蒙学和科技史相关的课程。有些课延续到本世纪初。老所长黄保真教授则退而不休,即使腿脚不便,也转而坚持在家授课,直到2015年去逝前一两年,前来听课的不惟在校学生,亦不乏岛内国学爱好者。

         1998年,随着黄保真教授退休后,国学所未再补选负责人,一些具体事务仅限于维持。1999年,国学所的财政预算由国家拨付改为学校自筹。此后,随着所里的王京和王家忠等老师并入中文系后,国学所的活动基本停滞。直到2011年,在阮忠院长的倡导下,国学所的工作开始筹备重启,并于2015年正式开展活动,由周泉根教授负责。

 

         2015年以来,国学所的工作开始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有声有色,成果与年推出。分述如下。    

         主办或协办学术会议。如:2015年6月10日,国学所成功地举办了“国学传承与古今之争”学术研讨会;2019年12月8日,参与组织在三亚大小洞天南山书院举办的2019中国三亚:朱雀涅槃——南方文化空间的历史与未来”高端学术论坛;2019年12月16日,与贵州师大合作在海口组织了“辞赋的古与今学术研讨会”;2020年因疫情限制,在线上举办“《黄保真文集》出版座谈”,《黄保真教授学术叙目——暨文集编撰始末及晚岁风采》及成复旺、杨春时、阮忠、单正平、易闻晓等知名教授的纪念笔谈分别发表在《光明日报》《海南日报》《中国图书评论》《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报刊。

         课题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儒典《缁衣》古本及其相关先秦儒家文献研究”(周泉根主持,成果《子曰与诗云:<缁衣>古本及相关文献演化研究》获优秀结项);为临高文化研究会承担“唐宋贬官文化与临高语族群”课题研究(曾庆江教授等,2019);为“苏轼文化教育基金会”承担“东坡海外经解三书整理与研究”重大课题(2021,林冠群、冯青等主持),等等。

         科研与获奖。取得了较丰富且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为编辑出版了已故前所长黄保真教授的文集,近七十万字的两卷本《黄保真文集》(周泉根、杨本科主编,海口:海南出版社,2019年)获海南省第十一次社科二等奖。其他代表成果还有,如单正平的《天涯杂组》、周泉根的《桑麻论学:卖油翁与卖炭翁对话集》在三联书店联袂出版;周泉根《郭沫若<庄子批判>之批判》为《中国文学年鉴2020》收录;周泉根、孙盛辉的《<缁衣释文>汇校》出版,等等。

         开展学术交流与文化推广。代表学校或海南省有关部门,赴港、澳、韩国等地做学术交流或文化推广。如2015年12月周泉根教授代表海南省赴韩国参加“海南济州人文交流发展学术研讨会”,发表“东坡谪儋岁月与千年遗泽暨苏轼的北宋与高丽政策”的主题演讲。

         组织专家讲学。国学所先后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南开大学陶慕宁教授、上海师大王建疆教授、江西师范大学赖大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正英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易闻晓教授、复旦大学罗剑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林坚研究员、海南大学詹长智教授等等国内知名专家来岛交流讲学。

         举行学术沙龙。定期召集岛内同仁、硕博研究生主题研讨,如“科技哲学与现代文明——以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为中心”2017、“南方文化艺术空间研究沙龙”2019、“文化的保守与通变”2020等等。

         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学校文化空间建设。如为五公祠拓展编制“万里投荒裔,千年开舆图——两伏波、五公遗事”、“海南万里真吾乡——苏东坡在海南”、“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唐宋海南名人群像”等展陈大纲(2016-2019);受万宁市委宣传部委托,邵宁宁教授组织专家调研并撰写《万宁精神与当代价值》报告(2016);协助“何履光研究会”等成立、指导“彭祖文化研究会”开展研究工作等;多次组织团队调研分析海南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资源与产业;为共青团海南省委、海南中学等单位指导国学训练,多次载誉而归;参与省际之间文化交流,如2018年“琼闽文化对话学术研讨”,等等。邀集校内外文史大家、书法名家等承担部分“校园文化空间”建设的任务,主持设计新校区的部分道路、楼台场馆的命名和碑记建设,其中主干道上《迁新赋》(周泉根撰文、刘胜角书丹)、《惠通双桥记》和《约亭解》尤获师生和来宾的好评。

         开设课程、指导选题。为全校开设国学相关课程、指导学生全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课题等,如“国学经典导读”课程首批全校通识课立项(2016),全校十多位国学素养源深的教授为本课程主讲,如李占鹏的戏曲、严春宝的儒学、林敏的佛学、陈鑫的诸子学、周泉根的易学、杨清之的龙学、邓新跃的红学、段曹林的修辞学、黄思贤和冯青的文字学等等国学专题都深得历届学生喜爱;为本硕博开设 “先秦经典研究”、“经学与文学”、“佛学与文学”、“《周易》导读”等课程;指导学生获团中央主办的“全国青春汇国学大赛”一等奖2017,此外还获得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课题立项。

 

         值此传统文化伟大复兴之际,经历24年成长的海南师范大学国学所特别希望得到校内外、海内外各相关组织单位、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慷慨指导。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 电话:0898-65887916 邮编:571158
  • 技术支持/中旗网络
  •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