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2、掌握中国史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承担历史学教学和科研的初步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专门史
2、历史文献学
3、中外关系史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4年,在职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5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者,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
开课单位 | 课程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开设 学期 | 学时 | 学分 | 考核方式 | ||
研 究 生 处 | 公共 必修 课程(7学分) | 政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 | 2 | 考试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1 | 考试 | ||||
外语(英语) | 1-2 | 180 | 4 | 考试 | ||||
各 培 养 单 位 | 专业必修课程 (12学分) | 史学原理 | 1 | 54 | 3 | 考试 | ||
历史文献学 | 1 | 54 | 3 | 考试 | ||||
民族史学与文化学概论 | 1 | 54 | 3 | 考试 | ||||
专业外语 | 3 | 54 | 3 | 考试 | ||||
专业选修课程(至少选8学分) | 专门史 | 黎族通史 | 2 | 36 | 2 | 考试 | ||
黎族文化通论 | 3 | 36 | 2 | 考查 | ||||
海南古代史研究 | 3 | 36 | 2 | 考查 | ||||
黎学文献选读 | 4 | 36 | 2 | 考查 | ||||
海南古代文献选读 | 4 | 36 | 2 | 考查 | ||||
中国边疆历史研究 | 2 | 36 | 2 | 考试 | ||||
海南近现代史研究 | 4 | 36 | 2 | 考查 | ||||
历史文献学 | 中国文献学史 | 2 | 36 | 2 | 考试 | |||
目录学史 | 4 | 36 | 2 | 考查 | ||||
史记研究 | 3 | 36 | 2 | 考试 | ||||
版本学基础 | 4 | 36 | 2 | 考查 | ||||
校勘学概论 | 4 | 36 | 2 | 考查 | ||||
海南史史料学 | 4 | 36 | 2 | 考查 | ||||
中国学术思想史 | 2 | 36 | 2 | 考试 | ||||
古籍整理研究 | 3 | 36 | 2 | 考查 | ||||
中外关系史 | 中外关系史 | 2 | 36 | 2 | 考试 | |||
中美关系史 | 3 | 36 | 2 | 考试 | ||||
中越关系史 | 4 | 36 | 2 | 考查 | ||||
南海区域历史文化 | 3 | 36 | 2 | 考查 | ||||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 | 4 | 36 | 2 | 考查 | ||||
宗教文化传播史 | 4 | 36 | 2 | 考查 | ||||
其他必修环节(4学分) | 学术研讨(Seminar) | 1-4 | — | 2 | 考查 | |||
实践活动 | 2-4 | — | 2 | 考查 | ||||
补修 课程 | 中国古代史 | 1-2 | — | — | — | |||
中国近代史 | 1-2 | — | — | — | ||||
中国历史文选 | 1-2 | — | — | — | ||||
总 计 |
| ≥31学分 |
|
学术研讨(Seminar)是引导研究生结合自身的专业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围绕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最新进展、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通过专人报告或集中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每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4次以上学术研讨(Seminar)报告,且获得“通过”以上成绩不少于4次的记2学分。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实践主要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讲授大学本科课程的若干章节或专题、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等。累计工作量不少于10课时。教学实践结束后,由实践单位进行考核,并填写《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报告》,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社会实践主要指研究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实践单位参加社会调研、科技开发、文化教育等活动。社会实践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或调研报告,由实践组织单位进行考核,并填写《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
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还需补修本学科的本科生课程2-3门,课程名称由导师和所在学院确定,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一年半内(第1-3学期)完成。
(五)培养方式
采用导师个人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学位论文工作要达到一定的工作量,硕士研究生至少用一年至一年半时间完成论文。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还须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或被接收发表与本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
修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